Chemall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化工品市场 | 化工设备市场 | 技术市场 | 化工招聘 | 进出口数据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资讯: | 综合要讯 国际要讯 | 财经导读 | 创新科技 | 安全环保 | 政府动态 | 无机 | 有机 | 精细 | 塑料 | 橡胶 | 农化 | 油气 |
新闻中心 >> 综合要闻 >> 

后疫情时代:从化工透视中国制造业变局

2020/5/6 10:08:40 来源:中国化工报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叠加国际原油和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再次迎来危机时刻,且影响可能十分深远。4月初,美国前国务卿、现年96岁的基辛格撰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指出疫情后世界格局将重建:'当病毒大流行结束时,许多国家的制度将被证明是失败的。这种判断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并不重要,现实的情况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后,世界将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疫情过后世界不可能还是原来的样子,持此论见的不仅有基辛格,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商高层也有此共识,关键是变化将往何处去,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将是怎样的一个新世界,是更令人充满期待还是更令人不安,现在还难以揭示全貌。


  自走向改革开放新道路开始,中国就抓住全球化的历史性契机,快速成为世界变化发展的主变量及动力增长之源。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预判,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极有可能成为旧全球化的最主要受波及者、旧秩序的最主要受攻讦者,同时也最有可能成为新全球化的最主要先驱者、新秩序建立的最主要贡献者。本文试图从化工产业的视角,透视中国制造业在后疫情时代可能面临的变局,以及相应的应对方略。


  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外部环境


  疫情发生后,尤其是进入3月中下旬后,随着欧美疫情接棒大暴发,而中国因防控得法率先力挽狂澜,不仅停工的企业稳步复工复产,还凭借完备而强大的制造能力,向全球源源不断地输出卫生防疫物资,有力支援了全人类的战'疫'事业,在危机中展现出了可贵的全球领导力和责任担当,受到了众多国家民众的赞誉和尊崇。但同时也有相当多的西方国家政客和社会人士不反思本国在疫情应对中的麻痹大意和迟缓混乱,从最开始的'甩锅'中国,再上升到'向中国索赔''切断与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等疯狂的言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复杂心态昭然若揭。


  疫情如火如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多国并不像我们此前预期的那样,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围堵打压缓上一缓,而是依然念念不忘地在想方设法抹黑遏制中国,凸显了其战略意图的坚定不移和急不可耐。


  来看几个典型,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被新冠病毒击倒,代理行使首相职务的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公开扬言:'毫无疑问的是在这场疫情平息之后,对华关系不能像往常一样了,我们将不得不问(中国)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疫情是如何暴发的,以及为什么不能早点制止。'


  美国深陷疫情困境,还依然不忘对华为采取措施,不久前美国政府就再次伸出长臂管辖,要求台积电对华为断供芯片。此外,继美国总统特朗普将疫情'祸起中国'的脏水泼向中国失算之后,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日前公开提议,为吸引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可以将回流支出100%直接费用化。按照他的解释,这样就'等于我们为美国企业从中国搬回美国的成本埋单'。


  美国的拥趸者日本虽无惊人之言,但挑头之举更令人警惕。4月9日,日本政府推出一项总额高达108万亿日元的抗疫振兴计划,其中日本将拨付20亿美元预算补助企业将生产线从中国撤回日本,另外拨付2.1亿美元补助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国家。


  这样的言行已完全不是个案,并有从民间动议向高端参谋决策层扩散的势头,虽还远谈不上成为西方世界的朝野共识,但毫无疑问此次疫情显著加深了成见、加剧了既有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立。


  在疫情全球大暴发初期,有分析人士曾预判,中国率先防控住疫情、率先挑起支援全球抗疫的重担,这将给中国带来历史难遇的重大战略机遇,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产业辐射力。但从最新的形势演变看,这一预判在兑现之前,恐怕还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妥善化解旧全球化的掣肘、旧世界秩序的羁绊。危与机、多大的机与多大的危,从来都是相伴相随、一一对应的。针对西方近期频频展现出来的对华敌意,国内不少知名财经人士也围绕中国经济和产业安全发出了预警之言。


  国内知名媒体人、《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说:'美国真正要做的是削弱中国,让中国彻底失去相对于它的战略竞争力,在做不到把中国搞垮搞残之前,它会一直耿耿于怀、野心不减。很不幸,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警惕已经充分激活,它将长期发作,不可能重新休眠。无论导致这种激活的中美互动可以给予什么样的评价,但现实已经成了这样,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指出,疫情带来的全球各国封城、封国,阻断人流物流,阻断交通运输,已经对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创,其后果不仅可能全面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有可能超过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从对产业的影响来看,这次疫情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了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可能重构。


  著名经济学家管清友预警,疫情之后可能出现中美经济加速脱钩,全球产业链开始重构。如果把贸易战看作是中美脱钩的开始,新冠疫情则会加速这个进程。面对逆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变化,国内不光要有思想准备,还要有切实的措施准备。


  作为长期在产业实践前线的企业家,中国石化前董事长傅成玉指出:'要充分估计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社会的严重冲击,包括对外贸易和产业链的冲击;充分认识美国将在经贸、金融、科技、产业链和供应链等领域残酷地打压中国和中国企业,并利用疫情从政治舆论上制造对我国更不利的国际生存环境;充分准备应对可能还会飞出来一只只黑天鹅,可能还有专门针对中国的黑天鹅。我们已经嗅到一些气息,一些针对我国的新的图谋正在酝酿和形成过程中。'


  4月17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强调,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不难看出,针对后疫情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形势变化,以及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可能面临的产业链风险,国内朝野还是比较理性清醒的。'世界将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东西方对此已有比较高的认同,可能也包括各自默契下的排兵布阵。表面看似微澜泛起,实则早已暗流激涌,为即将改变的世界做好准备,序曲已经开始了。


  产业全球化再布局须开启快进键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警诫。在化工行业,针对重大机组等关键环节,也有'开一备一'的通常安排。这其实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人要有风险意识,关键风险点和风险源在哪里,哪里就需要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或加强升级,或备份替换,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针对后疫情时期可能出现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针对中国全产业链优势的缠斗风险,当务之急是要早谋划、早准备。一方面要加快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丰富巩固而不是削弱我们的全产业链优势,另一方面对于庞大的基础产能,要加快向发展中国家适当分散布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还是以化工行业为例,由于中国市场、技术、产业链、基础配套等全方位的优势,此前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化工产能占全球的比重还会进一步提升到50%.不论当时得出这一结论的逻辑有多么科学,从后疫情时期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的产业风险来说,此时我们旗帜鲜明地认为,这已经既不可能、也实不可取。


  反全球化的逆风阵阵、全产业形态和全产业链的'树大招风',都预示着中国对一个全球性基础产业的占比太高绝不是好事,是加剧失衡、激化矛盾的冒险之举。而且化工是典型的高危产业,当前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不能完全做到化工生产的本质安全,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将如此庞大的化工产能集中在国内,且不论产业链安全是否能有保障,光安环风险就不太容易稳妥消纳。


  产业安全是一个多维度综合体系,并非规模越大、品类越多、占比越高就越安全。在这方面我们提倡向日本学习,作为亚非拉唯一的G7成员国,日本不仅有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技术,更有令人赞叹的产业全球化布局。自平成泡沫破裂后,很多人说日本失去了20多年。然而这20多年来日本的富裕发达程度依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近19年间成功保持了平均一年获得一位诺贝尔奖的纪录,主导产业完成了全球化布局,藏富于全球的隐形实力全球首屈一指。2017年日本净资产高居全球榜首,2018年日本海外投资再创新高,达到1910亿美元,居亚洲各国之首。通过全球化布局,日本隐藏了真实实力,分散了产业集中在国内的风险。


  我们认为,即便是首屈一指的全球制造业大国,但中国本土对一个基础产业的全球产能占比最好不要超过30%,多则有患。而且国内化工等众多制造业还存在庞大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贸易类产能,国内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附加值很低,却将高能耗和安全环保风险留在国内。因此,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于内确保产业安全、于外预防多种风险,是完全可能并可行的,运作空间很大。


  通过转型升级加快薄弱的高端制造产能补缺做强,同时不忘让渡一部分中低端制造产能,尤其是将一部分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贸易类基础产能外移,实现产业全球化再布局,是应对后疫情时期变局世界的务实之举,这也应成为国内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内涵。


  渐入佳境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全球化再布局提供了既呼应未来又立足现实、既满足发展需要又策应风险预防的完美屏障。以'一带一路'为依托,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再布局在疫情的激荡下需要开启快进键。


  '一带一路'为新全球化带来希望


  越洞悉国际环境的险恶和旧国际化道路的山穷水尽,就越能感知'一带一路'倡议的前瞻性和穿透力。当前探讨如何应对后疫情时期变局的世界,探讨如何确保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在'一带一路'的大格局和框架下寻找思路及出路。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最好的出路就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一部分制造业产能,实现分散和优化布局。其中基础产能应重点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转移布局,助力当地产业补缺和市场自供,并实现中国制造出口结构的多元化;高端产能应重点向西方发达国家投资布局,在与顶尖高手的近距离竞争过招中,锤炼提升中国制造自身的实力和水平,实现内外产业的协同提升进步。


  为确保国际产能合作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从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来看,向'一带一路'走出去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就是对华友好、政治经济稳定的国家优先,具有原料优势和靠近市场优势的国家优先,此外应倡导由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重在形成互利共赢的示范样本。


  玲珑轮胎是国内轮胎行业一家现象级的企业。产能过剩、竞争白热化、出口四处受限,国内轮胎企业近年来日子普遍过得很艰难,但玲珑轮胎显得从容得多,2019年在国内轮胎及整个化工市场表现颓靡的大背景下,玲珑轮胎产销量继续创新高,且净利润也创出同比劲增逾41%的佳绩,在国内轮胎行业显得卓尔不群。究其原因,企业多年前就先知先觉地探索了全球化的优化布局,当是很重要的一个。


  玲珑轮胎董事长王锋有一套自己的国际化经,走出去不是脑子发热的临时起意,而是综合外部形势变化和企业自身需要等多种因素做出的战略决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海啸袭来,国内轮胎产业一片萧条;2009年美国又针对中国轮胎产业发动特保案,此后巴西等国也针对中国轮胎产品挑起贸易摩擦。这对玲珑轮胎的触动很大。王锋敏锐地意识到,当时中国轮胎的产量已占全球20%多的份额,树大易招风,同时偏偏又技术水平不高,也不太注重品牌建设,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消费黏性不足,这样发展下去必然会遭受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前景堪忧。而当时玲珑轮胎的出口量占比更是高达4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对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深。怎么办?王锋思前想后,决意推进更全面、更深入的国际化。2010年,玲珑轮胎提出了'3+3'战略(3个国内生产基地+3个海外生产基地),同时出炉'六个国际化'战略。


  2010~2011年,王锋先后考察了印度、越南、印尼、泰国4个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之所以选择这些地方,第一在于地缘优势,走出去'行远必自迩';第二在于这些国家要么是天然橡胶的主产地,要么是人口大国、轮胎产业的潜力增长区。考察来、对比去,王锋最终还是选定了泰国。泰国跟中国的关系非常好,民间交往和感情也很融洽。而且泰国是一个全民信仰佛教同时又很西化的国度,有着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规矩意识。泰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原料资源优势,在玲珑轮胎决定投资之前,世界轮胎业排名前十的巨头中已有9家相继布局泰国,产业聚集的势头迅猛。


  最终,玲珑轮胎泰国项目于2012年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投产,2014年实现利润回报,到2015年项目利润率已经持平国内,到2016年更是远超国内,实现了一年一个大飞跃,成为中国轮胎行业海外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项目。同时,文化融合也声名卓著,树立了中国企业在泰投资良好的信誉和口碑。


  摸着石头过河,投资之前先做深度全面地调研考察,高度关注投资目的地的资源条件和市场状况,以及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预期是否稳定,是否有更强的法律意识、规矩意识、人权和民主意识等,玲珑轮胎的国际化经验来之不易。继泰国项目后,玲珑轮胎2016年又开始向欧美高端市场进军,经过精心周密的调研考察最终选定在位于东欧的塞尔维亚布局欧洲工厂。按照既定的战略,玲珑轮胎的第三个海外投资项目,也就是美洲项目也已经提上日程,向着成为一流的国际化轮胎企业稳步前进。


  此外,浙江龙盛集团通过收购德国德司达一举成为全球染料业界老大,更难能可贵地是实现了'全球制造+全球市场',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万华化学通过跨国收购匈牙利宝思德化学公司,打造高端化工产业园,不仅创造了中国化工企业走出去的样板,也极大地提升了万华化学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协同配置能力;中国化工集团对先正达、倍耐力、克劳斯玛菲等一系列欧洲单项冠军企业的收购,不仅促进了业务的全球优化布局,更加速了老国企向国际化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全球化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依然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但也应看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美国及西方盟友所开创和主导的旧全球化,在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在新陈代谢自然规律的质变作用下,已经日渐式微,全球化亟需赋予新的内涵与形式。如果说旧的全球化在促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越来越显示出资源要素掠夺性、双重标准、傲慢与偏见、加剧贫富分化和结构失衡,那么新的全球化,必然是互利共赢、平等公正、无阻少限、普惠包容的,真正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的实现。而'一带一路'倡议深植于历史实践、呼应现实需要,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为探索开创新全球化带来了希望。


  面对后疫情时期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加快'一带一路'的推进实践,鼓励支持中国优秀的制造企业走出去,实现中国制造产能的全球化优化布局,藏国富于全球,分散一个篮子装鸡蛋的风险,并以此带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制造企业以切实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显著成效,将中国对新世界、新全球化的理解和愿景带出去,并通过口碑扩散开来。如此,则于己于世界都大有裨益。


  历史发展的进程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中国制造业升上去、走出去本来就已经到了必经阶段,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则更加剧了其必要性和紧迫感。必然与偶然的巧合交集,中国制造业更全面地走向'一带一路',该当快进并力争取一个好的成绩。'不要错过任何一次危机',疫情连锁冲击下中国制造业一定可以化危为机,并将在'一带一路'的深入实践中进一步升华。


  (智库研报由中国化工报社产业研究部原创出品。本期智库研报由刘全昌、曲京佳、常婷婷执笔撰写。研报版权归中国化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和授权不得擅自商业目的转载使用,否则本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产业链既是安全之基也是风险靶点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占了全球制造业30%的份额,制造业也占了中国GDP的30%.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全产业形态、全产业链是中国的独有优势,这在此次疫情的防控中更是显露无疑。平时看似平淡无奇、西方国家早就弃之如敝履的口罩制造业,大疫之年却成了可以救命极其紧俏的战略性产业,因口罩制造空心化西方国家自主生产供应远不及需求,而中国日产口罩2000万只以上,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国内自用,还可以大批量地出口支援国外。中国这样完备的全产业链、高效的产业组织协同能力、强大的生产供应能力,西方国家望尘莫及,在紧急灾情面前既可能有羡慕之情,但更可能有忌惮之意。


  如果说此前的中美贸易战打压的可能还仅仅是中国的高科技产业,那么疫情过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可能就会有专门针对中国全产业链优势的'挖墙脚'行为,这值得高度警惕。因此我们认为,全产业形态、全产业链既是中国国家和经济安全之基,也易成为'木秀于林'的风险靶点,此次疫情就可能是一个诱变的催化剂。疫情过后,中国制造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可能依然不宽松难缓和,甚至可能变得愈加严峻,西方削弱乃至切断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不得不防。


  不妨以化工行业为例来看一下。目前中国化工产能占全球的40%,涵盖基础原材料、中间体到精细化学品和高端化工材料的所有品类,与化工构成产业链供应链的轻工纺织、建筑建材、家装家饰、交运物流等数十个产业,国内也很齐备。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市场、稳固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较好的要素配给和营商环境等,中国持续成为全球化工资本青睐的投资目的地。


  在此次国内抗疫的过程中,中国强大的化工原材料生产供给能力显露无疑。生产口罩用的熔喷布,生产消毒剂用的各类含氯化学品,生产防护服用的特种纤维面料……几乎所有卫生防疫物资生产所需的化工原辅材料短时间内就满产满供,下游企业要多少都能'管够'。放眼全球,也仅有中国具备这样的动员组织和协同生产能力。


  中国的卫生防疫物资全产业链如此强大,但也正因如此,中国出口的此类物资哪怕出现一丁点的质量问题,也会被西方某些人放得无限大,这样的情景近期已经反复出现,是一个不祥的信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后疫情时期中国化工等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惯有优势,将面临更多可以预知或不可预知的风险,这一点应已无悬念。

(中国化工报)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分享到: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化工报社中国石油和化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链接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期货、电子盘行情趋势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甲苯 苯乙烯 乙二醇 甲醇 二甘醇 PTA 液碱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PVC  聚氯乙烯  天然橡胶  LLDPE  聚酯切片  聚丙烯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二铵 钙镁磷 氯化钾 碳酸氢铵 尿素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热点新闻
低价时代,钛白粉行业如何应对?
千亿级尼龙城建设跑出“加速度”
世界最大投煤量水煤浆气化炉落户榆林
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石化产业直接影响
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完成交割
前两月石油加工等行业盈利大增
国际油价下跌拖累A股化工企业 25
2015年化工板块上市公司行业业绩
2015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焦化行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简介服务项目联系方式汇款方式客户反馈招聘信息友情链接法律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朗津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0-2004  朗津艺术工作室创作
Tel:(010)82032248/49 传真:(010)82032259 客服:service_chemall@126.com

京ICP证061057号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